28.10.10

ㄟ我在說的是品牌



前言

幾場的演講過後,發現我在討論的品牌,似乎是一種很高深的學問。因為大部份的聽者的反應都會是「霧沙沙」。的確,品牌這門學問是某種成度上的哲學,也是一種策略方法。記得我在英國攻讀品牌時,我甚至在研究的過程中,把社會學與心理學甚至哲學都啃進腦中。也因為如此,我曾經兩三個月的時間都陷入痛苦的思維中!為什麼要有品牌,那品牌的定義到底是什麼?是因為在建立擬人化的方式去面對消費者嗎?或是說接近消費者?

這幾年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改變,或許可以說,是因為既有的行銷手法已經被聰明的消費者看透,所以在做消費的同時,只取決合理價位(或是大家都在等待促銷或是週年慶)才是最主要的購買條件。

如今「消費者現在購買的不是商品,而是在取決你在賣的是什麼」。而因此品牌策略,它才變成現行市場中主要影響消費者的策略。它也是一種商品或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「友誼關係」。有次在閒聊中提到這一層面的關係時,友人問起,可是商業行為與品牌策略如何去建議友誼關係?他們兩者之間的距離照道理說應該是很遠的。是的,他們的關係曾經是很遠,但也就是品牌策略的產生後,兩者之間被拉近了。如品牌大師David A.Aker 在Building Strong Brands 中有提到的一個定義,品牌就如同人一樣(Brand as a person),商品也如同人(Product as a person)一樣,他們都是有個性的(Brand Personality) 之於品牌與消費者間,關係的建立是重要的。

這個層面的關係就有如同,你與你最要好的朋友一樣。還記得兒時當你的好朋友玩著任天堂的紅白機時,或是拿著芭比那種你也想要擁有的感覺嗎?還是當你看著Louis Vinton 的廣告代言人那種在廣告裡頭的形象,你也想要擁有著同樣商品的感覺嗎? 是的,品牌的策略第一個動作就是把品牌擬人化,利用研究方法去找出來符合您的品牌的個性化的定位,也去找出消費者心中對於您的商品或品牌應該要附予的生命力(這也是品牌中一直在提的個性化)。

慢慢的我會把我懂的品牌一字一句的告訴你們。

而這邊一樣未完,待續。

am Urban a dreamer in Taiwan